2016/8/6-9/4 LIYA Space 獨立空間(台北市士林區承德路4段1巷27號)
開幕茶會:2016/8/6下午2:00 藝術家: 李俐亞、 舞則飛丶 呂映樓 協力策展:黃國彥、Oscar Liang
近年來,攝影創作者透過鏡頭展現思想、情感及生活方式,更在觀念與行動上,避開種種羈絆匍匐前進,從技術層面的訓練,內化到藝術層次的美學,不再束之高閣,反而貼近日常。
三位攝影家在「女人再見」中呈現的創新、反思與跨越,把攝影「極大化」為獨創藝術的體現,也「極小化」為藝術創作的基本元素;李俐亞內斂的「搓印」技法與呈現,是一種全新的修行,影像在習慣被數位化後,終於得以用另一個面貌呈現;舞則飛以死生詮釋一顆損壞的硬碟,對我們選擇譁眾取寵的沉默螺旋,在創作過程拋出了質疑;一對女情侶的影像,在呂映樓的鏡頭裡跳脫純粹的美感,隱隱延伸了深度的議題挖掘。
三個系列作品的交織對話,以「再見」為名,觸及一種新的影像語彙。
[light。李俐亞]
為你點一盞燈,指引回家的路,讓一顆孤獨徬徨的心有了方向,有了歸屬的地方,永遠都會有人等著你回家。
離開了居住近20年的家,一切好像過往雲煙,現正開始過著一個人的生活,住在這棟藍色公寓,公寓裡還有 4 個房客,陌生的彼此,孤單的靈魂,生命原本毫無關係,卻因門口的那一盞燈永遠都會等著晚歸的人。
城市裡的每一盞燈,都在為那晚歸的人指引回家的路 。
[告別式。舞則飛]
我的硬碟被救活了!
(雖然救回的,也等同死的差不多)
我是否該為它辦場告別式?
那種感覺很矯情,明明還有一口氣,卻要裝死,卻又比死更難過,我在整理檢視救回資料的過程裡,一次又一次地哀悼 、 不捨,看著它們搬家、改名換姓、默默變成我不認識的物種與支離破碎的身軀,我有好多天困在這些殘破的影像裡,無法自拔...
[Relationship。呂映樓]
愛是關係裡相當重要的一部份,有的人覺得愛源自於孤獨,有人覺得愛是幸福的來源,人們永不厭煩於愛情故事與電影裡尋找感動,回到現實世界,卻可輕易發現自己愛的千瘡百孔。愛,是需要學習的,我們多認真看待愛,就須多認真看待一段關係。
論「女人再見」仨個展 /黃國彥
「藝術創作」像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潮,藝術家登在浪頭,絲毫不管外界的變動,像是冒險,卻也甘之如飴,在緣起緣滅中用翻新的局面,階段性地定義每一個時代,或定義每一個階段性的時代;三位女性藝術家-李俐亞、舞則飛與呂映樓,經過近一年的計畫與創作,分別用自己的作品寫下對攝影的創新丶反思與跨越。
在我多年來成為「攝影是減法的藝術」的信徒之後,李俐亞的「light」創作卻讓我見到另一種影像的可能,她始終用她的觀察思考,與無比的行動力、想像力,取代她(他)對既定形式的無感,在速食影像的文化中, 獨創的「搓印」技法,默默地把東方人細膩的情感隱藏在作品中,「原本應該」透過鏡頭展現的張力,竟在內斂後的再「見」,給予觀者更強大的撞擊,一如智慧手機的普及,那一些未來的可能,不也正是當代大膽的突破!
舞則飛的 「告別式」的概念,拋出了現代攝影的困境,日前她的硬碟壞了,她在臉書上寫到「看到FB上過去自己PO的照片,心好痛...撞牆到頭破血流,也不過如此的感覺吧...」在底片的時代,攝影家留下了真正的「原作」,而不只是限量的「版數」,而今被數位駕馭的世代,我們好像被迫只能不停地備份再備份,儘管她如此以生死與極端的方式表達決心及痛楚,頗能表現「再見」的哲理,而就影像的元素來論,更不難發現其中濃厚的人文關懷,我獨斷地認為這是一位攝影家必備的信仰。
文字工作者呂映樓的「Relationship」攝影,總能習慣性完整地敘述一些故事,在女人的視角下詮釋的女體,在她輕巧的年歲下,或許隱藏了她對「女人」的期待,她鏡頭下的敘事性甚至一步一步地剖悉她的細膩而嬌嫩的內在,一如咖啡苦澀後的回韻,在流過喉嚨以後,留下了癮頭。
「女人再見」,有重生、有希望、也有新的思維,在她們仨個展過後,也許再種下了攝影藝術值得再深入討論的另一個面向與空間。
Comentarios